又到一年3·15,中國政府為了規范食品安全不斷修改國標,制定制度法規,從國家藥監局要求自制火鍋底料調味料公示添加劑到27類食品添加劑禁用,到雙酚A奶瓶禁售,到國家工商總局整頓商品宣傳禁用“特供”“專供”標識,再到臨近保質期限食品銷售專區制度……
各種出招能否規范和凈化食品包裝及標簽市場?2012年“消費安全”維權3.15再次到來,慧聰食品工業網帶您下市場,走進北京四環周邊的商場和超市,看看2012商超食品包裝及標簽的那些變化。
“專用”標識 按下葫蘆浮起瓢
針對商家濫用“特供”、“專供”等標識內容,大肆炒作概念,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情況,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于2011年9月聯合發出通知,要求白酒、葡萄酒等商品的生產經營者,大型超市等銷售場所,不得出現“專(特)供××國家機關”、“××省(市)指定接待專用產品”、“軍隊特供”、“軍需特供”等類似內容。
為進一步肅清市場,國家工商總局再發通知,將依據《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及《關于開展清理整頓部分商品濫用“特供”、“專供”標識專項行動的通知》等有關要求,以酒類、食用油、乳制品、飲料、茶等日用消費品生產經營者為重點,加強對超市(商場)、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重點場所的巡查檢查,強化對媒體的廣告監測力度,督促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加強自律,嚴格履行廣告發布前的審查責任,杜絕發布含有違法違規內容廣告。
但是,我們還是在時隔5個月之后在超市的貨架上發現了“專用”二字。
其實中國登山隊對我們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權威性和震懾作用,但就這樣醒目地印在那兒,擺在那兒,不知道這種宣傳算不算是炒作概念,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濫用宣傳。然而作為前不久剛剛被百盛牽走的小羊,是還沉溺在不知所為的喜悅中還是真的是膽子太“肥”,逆流而上,明知故犯?
羞答答的食用油轉基因標識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食品產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裝上標明‘轉基因標識’。法律賦予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轉基因產品標識應讓消費者一目了然。但是,在食用油特賣專區,非轉基因食用油顯得異常高調,為了讓非轉基因標識一目了然,商家廠家顯然做足了功夫,相比之下,轉基因食用油顯得淡定很多,轉基因標識只能用“羞答答”一詞形容,在最不顯眼的位置用最不顯眼的方式呈現出來,很容易被馬虎的消費者所忽視。
轉基因的利弊至今無定論,但國際慣例已要求轉基因食品要公開表明身份,至于買不買“轉基因”的賬,顯然由消費者自己來選擇。在此也提醒廣大的食品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看清楚產品標識,更應該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和為生命保駕護航的斗志,讓一切羞答答的標識昭然天下。
蜂蜜?蜂蜜制品?沒什么不一樣!
2011年10月20日,再次“升級”的蜂蜜新國標正式實施,新國標規定,蜂蜜是天然物質,經過化學工藝加工的,只能稱為“蜂蜜制品”,不能稱為“蜂蜜”。此外,新國標明確規定,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應安全無毒,不得來源于雷公藤、博落回等有毒蜜源植物;而舊標準僅規定不得含有來源于蜜源植物的有毒物質,比較含糊不容易操作。新國標明確規定,100克蜂蜜中至少應含有60克果糖和葡萄糖。桉樹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和野桂花蜜的蔗糖含量要小于或等于10克/100克,其他蜂蜜則要求小于或等于5克/100克。專家介紹,這一條可以被解讀為“針對市面上有些蜂蜜蔗糖含量過高的問題”而設置的。
但是,我們在走訪商超時發現,蜂蜜及蜂蜜制品的標識并不太能讓人滿意。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從產品上得到的信息,無非是使用方法、貯存方法、產品簡要說明等,消費者希望看到的純蜂蜜并沒有糖等元素的占比,名稱為蜂蜜,實為“釀造”而成,不得不令人唏噓。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蜂蜜并不是越透明越甜越好,含糖過高的蜂蜜很可能造假。一些不法商販使用糖精、香精等添加劑制作人造蜂蜜。更有專業造假者,使用了大米糖漿、玉米糖漿、甜菜糖漿等材料造假。因此,消費者在選購蜂蜜及蜂蜜制品時除了看清標識,辨別兩者之外,也可以在單憑標簽無法分辨時退而求其次只能買回家以身試吃了。
反式脂肪酸 藏在配料表中秘密
中國衛生部于2011年10月12日發布了編號為GB28050-2011的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其中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還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g,過多攝入有害健康。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應少于每日總能量的1%,過多有害健康。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
對于反式脂肪(酸),消費者對它的了解可能僅限于它的危害以及可能存在的食品類別,如餅干什么的,但是如果食品包裝上并未出現“反式脂肪酸”或標明“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字樣,是不是就意味著這個食品真的就一點也不含反式脂肪酸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次我們就發現了這個藏在配料表中秘密。
西麥中老年麥片,和并不專業的消費者玩起了這個超級專業的游戲。起初,我們只是想比較一下西麥中老年麥片和其他針對性人群麥片在營養上的區別,希望以此來提煉中老年食品在營養和配料上應注意和區別的,但是我們發現了“植物油脂粉”這個從未聽說的名詞。
經過網絡咨詢,很多專業網友介紹說它就是植物奶精、植脂末,也有人說它所含的麥芽糊精就含有植脂末。如果真的是植脂末或是植物奶精,那就很明確了。
植脂末又稱奶精,是以氫化植物油(是對身體危害很大的一種產品)、酪蛋白為主要原料的新型產品。該產品在食品生產和加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現代食品。主要成分:氫化植物油、乳化劑、葡萄糖漿、酪朊酸鈉、硅鋁酸鈉。聽到氫化植物油,消費者應該會拍拍腦袋,大呼一聲吧,對的,就是反式脂肪酸!
看見這個圖,您對商家如此“前后矛盾”的標識行為作何感想呢?
無糖黑芝麻糊 真的無糖嗎?
明確標識為無糖食品的越來越少了,無蔗糖,無麥芽糖,無葡萄糖等等紛紛充斥了食品市場,南方黑芝麻糊“真正符合國家無糖食品標準”的標語在眾多沖調食品中顯得尤其耀眼,我們來看看無糖黑芝麻糊真的無糖嗎?
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無糖食品應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根據國家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規定,“無糖”的要求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要是如此,無糖黑芝麻糊的無糖食品稱號當之無愧。
雙酚A奶瓶 創造絕跡江湖的神話?
衛生部等6部門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雙酚A用于嬰幼兒食品容器(如奶瓶)生產和進口,同時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銷售含雙酚A的嬰幼兒食品容器。如今,這禁的情況如何,我們去看一看。
我們看到的是,塑料奶瓶幾乎紛紛打出了“不含雙酚A”、“無雙酚A”的宣傳語,讓人恍然間有種是不是在創造絕跡江湖的神話的錯覺?但是在此也提醒消費者如果對宣傳語不放心的話,也可以拆開外包裝,根據瓶底編號辨別是否含“雙酚A”(據了解,塑料容器底部都有三角形符號,里邊標著1~7數字。每個編號代表著不同的制作材料,且編號不同,用途也不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PC材質即瓶底編號為7的塑料容器含有雙酚A)。
在過去的一年里,公眾對食品安全做出的努力可圈可點,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相信假以時日,必將迎來食品安全的美好時代。但是我們在為好的變化而慶幸的同時,更要看到解決問題的執行力和結果,畢竟食品安全不是說一說,呼吁呼吁,下發下發文件就能解決的。
食品包裝和標簽是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載體,為消費者選購食品,安全消費提供重要提前和保障。3.15消費維權日,我們再來實地盤點食品包裝和標簽這些“變”與“不變”,就是為了更好的讓消費者在食品消費上實現消費安全。